巴蜀太阳每天新四川城乡建设事业变革纪实
目前,四川已形成由1 个超大城市、6 个大城市、6 个中等城市、138 个小城市和1904 个小城镇构成的城镇体系,异彩纷呈,甚是壮观。
巴山新居
四川变了——
数据显示,1952年,四川地区生产总值(GDP)为24.6 亿元。到2018年,这一数字升至.1 亿元,按不变价计算,是1952年的182.4 倍。
辉煌70年,如今四川GDP 总量已超过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西部大开发前50年经济总量的总和。换算下来,现在四川平均每天所创造的GDP 超过111 亿元,超过改革开放初期半年的经济总量。
进入新世纪后,四川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稳步提升,2010年超过上海,上升至第八位;2015年,超过河北和辽宁,排名全国第六位,且一路保持。
到过这里的人都说,四川变新,变美,变快,变富了……
“城镇”之变:智慧城、公园城、生态城,千城竞发慨而慷
新中国成立70年来,四川城镇建设日新月异,截至2018年底,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2.29%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.3 个百分点;四大城市群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快速推进,成都平原城市群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,川南城市群作为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的地位逐步显现,川东北和攀西城市群建设质量逐步提高;绵阳、南充、泸州、宜宾、达州、自贡进入百万人口大城市序列。目前,四川已形成由1 个超大城市、6 个大城市、6 个中等城市、138 个小城市和1904 个小城镇构成的城镇体系,异彩纷呈,甚是壮观。
然而,如今的壮观是从昔日的奋进中起步的,50年代的四川,全省仅有城市10 个、建制镇380 个,城镇化率不到10%,大大低于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。
后发追赶,击鼓奋进。着力在“智慧城市”“海绵城市”“公园城市”“生态城市”“卫生城市”和“文明城市”的建设上发力,先后安排部署了6 项工作重点和5 项配套改革,启动了“百镇建设行动”,通过“四个优化”,科学确立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,即优化城镇布局,避免“一城独大”;优化城镇形态,避免“千城一面”;优化城镇结构,避免“盲目扩大”;优化城镇特色,避免“水泥森林”。
如此“四个优化”,统筹推动相关改革,探索出了具有四川特色的“小规模、组团式、微田园、生态化”小城镇发展方式,277 个小城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,数量居全国第一,20 个镇入选“中国特色小镇”,数量居全国前列、中西部第一。每年选取100 个基础条件好、发展潜力大、特色优势明显的小城镇进行重点培育,坚持“城乡共建、城乡联网、城乡共享”的建设模式,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。
而跑得最快的是“小城镇建设”,成为中国西部的一大亮点。
新型城镇化
美丽新村
这“亮点”体现在环境“优而绿”,形态“小而美”、产业“特而优”、机制“小而活”。围绕“四大亮点”,省委省政府排兵布“镇”,出台《关于深化拓展“百镇建设行动”培育创建特色镇的意见》,明确到2020年将现在的300 个“百镇建设行动”试点镇拓展至600 个镇 ,辐射带动全省2000 多个小城镇竞相发展。
果然,城镇化建设在四川方兴未艾,她们或典雅、或摩登、或质朴、或风韵,千姿百态,万象峥嵘。
她们很中国,固冠之中国绵阳科技城、中国西昌航天城、中国攀枝花钒钛城、中国南充丝绸城、中国德阳制造城……
她们很品牌,固冠之成都锦城、泸州酒城、自贡盐城、资阳甜城、阆中醋城、温江花城、宜宾江城、乐山佛城……
她们很时尚,固冠之生态旅游城、健康养生城、国际休闲城、森林氧吧城、欢快娱乐城……
她们从贫困中奋进,从废墟中崛起,从创新中辉煌,从跨越中美丽。
这一座座城镇,就是一座座丰碑。
“乡村”之变:挪旧窝、换新居、拔穷根,十万新村美巴蜀
1259年前,大诗人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茅屋里写下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的诗篇,向往着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。如今,杜甫的美好愿望再现巴蜀大地,仅在“十二五”期间,四川就统筹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33.1 万户,2016年更是“登峰造极”,35 万户建设目标完成36.9 万户, 完成率105.4%,实现了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“让老百姓住上好房子,过上好日子”的庄严承诺。
彝家新寨
从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入手精准扶贫,四川建设人围绕“让贫困户有新居,让受灾户有安居,让游牧户有定居,让移民户有宜居”打响四大攻坚战,其中“游牧民的定居”是最难攻克的堡垒,全省58 万多牧民,地处雪域高原的民族地区,其中有10 万人无定居,与牛、马、羊为伴,披星戴月,游荡于大草原上,过着半原始社会的生活,另外48 万人处于半定居状态或仅有简陋的临时窝棚。
上一篇: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动态特性分析软件开发及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