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太阳能学报

十四五能源革命迈出坚实一步

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煤电厂既要当好发电主力,又要协助可再生能源上马。

杜祥琬,应用物理、强激光技术和能源战略专家。1964 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。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、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、高级科学顾问、中国科协荣委。我国新型强激光研究的开创者之一,推动我国氧碘化学激光等新型强激光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。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、一等奖一项、二等奖两项,部委级一、二等奖十多项。2000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。

1997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,2006 年当选为俄罗斯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,2002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副院长。主持“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”等我国能源发展战略重大咨询研究项目,现任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。

参加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减排承诺的科学论证,主持了“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技术问题研究”,现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。

●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是一个方向性的战略选择问题。

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,不仅要发展好经济,而且要保护好环境,还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。所以,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是一个方向性的战略选择问题。

人类社会从石器时代走向铁器时代,并不是因为没有石头了。当前,全球范围内要逐渐减少煤炭消费的比例,也不是因为没有煤炭了。“十四五”高质量发展阶段,我国的煤炭消耗量会逐步下降,这是煤炭技术进步的结果。

中国承诺

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是很复杂的。对此,专家们的讨论认为有利有弊,但是弊大于利。

两年前,我曾经考察过位于我国北疆的国家一号冰川。当爬到海拔3860 多米高时,我亲眼看到了国家一号冰川物理量(冰雪覆盖的厚度、冰雪的量)的流失:冰川在化,水在往下流。本来,这里山顶上、山坡上和山谷里都是白雪覆盖,一片白。但是,我看到的时候,山顶上的白雪已经没有了,露出来石头,只剩下两边的山谷还是白色的。这表明,国家一号冰川已经碎片化了。对此,我印象很深刻。在位于当地的冰川研究所,一直对冰川变迁进行研究的专家们介绍说,几十年来,国家一号冰川的物理量在一个劲儿地下降,下降的曲线非常清楚。而且,他们说,如果这个趋势继续下去,再过几十年,这个一号冰川还有没有、还有多少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

近几年,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些河流的径流量在增加,一些湖泊的水位升高、水存量增加。很重要的一个原因,就是冰川的融化引起的。虽然现在这些河流的水流量在增加,但是如果这样发展下去,将来它们会失去水源。国家一号冰川是北疆这些河流的源泉,没有了这个源泉,将来就会产生问题了。随着气候的变化,这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。

气候变化对于人类的影响有两个方面。一方面是长期积累的,比如温度变化、气候变暖,是逐渐变化的。另一方面,气候变化也会造成一些突发性的、短时间的、冲击性的影响,比如一些地方发生的可能影响到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人的洪灾、干旱,这种气候变化对社会、经济和对百姓造成的生死存亡的影响是具有冲击性的。

我国自2006 年成为全球二氧化碳第一大排放国,目前碳排放量高于美国和OECD国家的总和。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对于全球的影响是很巨大的。全球每年消耗的煤炭,我国占了50%还要多。

在气候谈判中坚持了这样一种观点:在人类发展史上,欧洲和美国的发达国家先排放,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后排放。所以,我们在谈判中贯穿了“共区”责任精神,即承诺承担“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”。现在,国际上对发达国家的要求是做到“绝对量减排”,即排放的绝对量要下降。我国根据实际能力和发展阶段承诺,到2030 年碳排放达到峰值后再下降。也就是说,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虽然会继续增加,但增加的幅度会逐渐下降,在趋于饱和达峰后排放量会下降。

2018 年10 月,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韩国仁川发布“全球升温1.5℃特别报告”,呼吁为把全球温升控制在1.℃这个目标是激进的,但我个人觉得这可能不太现实。因为现在地表气温已经升高了1.1℃,到1.5℃可能很难打住。因此,当前,对中国来说,踏踏实实地做好把温升控制在2℃、到2050 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,是我们要履行的承诺。

煤炭要清洁高效利用

重视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,需要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。

上一篇:基于模型的山东省太阳能电价补贴政策研究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