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年风云百年优秀青年
从1919年“五四运动”至今,中华民族涌现了无数的杰出青年。我们从这些青年代表身上,看到了一个国家最新锐的力量,正如毛泽东所言:“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,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。中国的前途是你们的,世界的前途是你们的,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!”
邓中夏: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
1917年,邓中夏离开家乡湖南随父进京,考入北京大学。在北大教授李大钊的引导和十月革命的鼓舞影响下,邓中夏开始研究马列主义,并积极投入当时的反帝爱国斗争,成为学校中的积极分子。
1919年3月,邓中夏等发起组织旨在“增进平民知识,唤起平民之自觉心”的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,带领讲演团的同志到街头演讲,使群众懂得了许多反帝反封建的道理。5月4日,邓中夏和北大同学一起,参加了“五四运动”。在“五四运动”中,邓中夏就和工人有过联系。1920年11月,他到北京洋车和印刷工人中进行过组织工会活动。
1920年3月,在李大钊的领导下,邓中夏、何孟雄、黄日葵、高尚德、罗章龙等秘密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。1920年10月,邓中夏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,是共产主义小组的最早成员之一。
1933年5月15日,邓中夏在布置工作时被捕。他化名施义,称是给人带信的。虽屡遭严刑毒打,遍体鳞伤,始终没有别的供词。但同时被捕的人叛变出卖,暴露了邓中夏的身份。此时邓中夏知晓已被叛徒出卖了,但他视死如归,把监狱当战场,英勇无畏地向敌人进行斗争。在审问时敌人问他叫什么名字,干什么的时候,邓中夏正气凛然,响亮地宣称:“邓中夏,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,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政治委员。”
在狱中,邓中夏帮助难友学理论,学党史,进行气节教释育。他写信给党组织说:“同志们!我快到雨花台去了,你们继续奋斗吧!最后胜利终究是我们的。”
1933年9月21日,正在黎明前的黑夜中,敌人从狱中把邓中夏绑了出来,法官问他:“这是你最后的悔过机会了,你还有话说吗?”邓中夏哈哈大笑说:“我一生未做过需要后悔的事。”接着他历数了反动派的种种罪行,法官脸色发白,急忙下令将邓中夏押往刑场杀害。邓中夏牺牲时年仅39岁。
张锡祜:阵中无勇非孝也
爱国教育家张伯苓的四儿子张锡祜,身材高大、相貌英俊,因为文武双全,被大家昵称为“南开老四”。
1931年“九一八”事变爆发,日军侵略中国东北,国势危殆,张锡祜毅然弃学离家,投军报国,考入中央航校第三期。毕业后,他任空军第八大队第三十中队队员,驻防江西。1937年1月10日,张锡祜与未婚妻张乐民在南京订婚,刚刚订婚,他就接到命令要开赴战场。张锡祜作为中国空军飞行员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。
1937年8月14日,淞沪会战期间,张锡祜所在部队奉命从江西吉安飞赴南京对日作战。当时气象测报不良,但与敌作战迫在眉睫,张锡祜毅然冒险飞行,终因途中遭遇雷雨,座机失事,以身殉职,时年26岁。
1937年8月2日,在奉命出发前夕,张锡祜给父亲张伯苓写了一封家书。这封信仅有薄薄两页笺纸,却句句慷慨深情,记录着一个年轻生命视死如归的爱国热忱:“……昨日报载南开大中两部已均为日人轰炸焚毁!惨哉……儿昨整理行装,发现大人于四川致儿之口谕,其中有‘阵中无勇非孝也’。儿虽不敏,不能奉双亲于终老,然也不敢为中华之罪人!遗臭万年有辱我张氏之门庭!此次出征,生死早置度外,望大人勿以儿之胆量为念!望大人读此之后不以儿之生死为念!若能凯旋而归,自能奉双亲于故乡以享天伦之乐。倘有不幸,虽负不孝之名,然为国而殉亦能慰双亲于万一也!”
在收到儿子即将奔赴战场的来信后,张伯苓曾在对南开中学学生讲话中表露心绪:“前几天我接到四儿子的来信……我不因为儿子赴前线作战,凶多吉少而悲伤,我反而觉得非常高兴。这正是中国空军历史上光荣的一页,但愿他们能把这一页写好。”
雷锋:他的精神永放光芒
他是苦出身的孩子,却坚持一辈子做好事。他只活了22岁,却成为了全民族的一个精神榜样,他就是雷锋。
1940年12月18日,雷锋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(现长沙市望城区雷锋镇)一个贫苦农民家庭,解放前,他一家亲人相继死去。时年7岁的雷锋成为孤儿。1950年夏,雷锋快满10岁时,乡政府决定送这个孤儿去读小学,学杂费和生活费全部由政府负担。
上一篇:夏季每日晒太阳超分钟便会有晒出红斑的危险
下一篇:没有了